《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图片来源网络赏读:
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从军行七首·其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解读这首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深情感。
我们先来看一下诗的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一首描绘战争景象的诗,通过四个画面,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和坚毅决心。
“青海长云暗雪山”,这一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色为开篇,给人以震撼之感。这里的“长云”,象征着战争的阴霾,而“暗雪山”则寓意着战争的严峻和残酷。这样的开头,既揭示了主题,又为后面的描绘打下了基调。
“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孤城的凄凉景象。这里的“孤城”,既是实指边塞的军事要塞,又是象征边塞将士孤独的处境。而“玉门关”,则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象征着国家的边疆。这一句,通过对边塞孤城和玉门关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将士孤独而坚定的形象。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以黄沙和金甲为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这里的“黄沙”,象征着战争的艰难和困苦,而“金甲”,则是士兵们保护自己的装备。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士兵们在战争中坚韧不屈的精神。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表达了士兵们的决心和信念。“不破楼兰”,意味着他们不会放弃战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的决心,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保卫国家,绝不后退。
图片来源网络整体来看,《从军行七首·其四》是一首描绘战争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边塞孤城的描绘,揭示了战争的严酷;通过对黄沙和金甲的对比,突出了士兵们的坚韧精神;通过最后的决心表达,展现了他们保家卫国,誓死不退的决心。
这首诗并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绘,更是对士兵的赞美。王昌龄以他的笔,描绘出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始终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宁。
这就是《从军行七首·其四》,一首描绘战争、赞美士兵的诗。它以其深沉的内涵和生动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士兵们的英勇。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和决心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佩和学习。
《从军行七首·其四》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它以战争为背景,以士兵为主角,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表达了对士兵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热爱。这是一首诗,也是一份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怀着敬意,去读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