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当了妈后,会经常去摸摸宝宝的小脑袋,经常一摸一手汗:白天出汗,晚上也出汗,所以身边常备小手绢,方便擦汗。
队友经常担心“这么多汗,正常吗?”
正常啊。科普,要从身边人做起,来看看小南是怎么给队友上课的吧。
宝宝为什么爱出汗?
出汗当然正常呀,总不能让宝宝不出汗吧?这是他们的散热方式,能维持正常体温呢,要是排汗功能不好,宝宝就可能会反复发热。
也可以这么理解,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我们的下丘脑有出汗中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汗腺,支配汗液分泌。
像来自大脑皮质的冲动,比如紧张、恐惧、情绪激动、疼痛刺激、惊吓等,以及来自皮肤的温觉感受器的冲动,比如环境炎热、衣被过多、运动产热、代谢旺盛产热等,都会刺激汗腺开工。
那么宝宝呢?
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控制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对汗腺调节功能也不完善,一有刺激,汗腺就high得停不下来,宝宝自然汗涔涔。
加上宝宝们要长身体,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自然也多。
晚上睡觉时呢?
看似宝宝安静入睡了,其实睡眠有5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
爸妈只要知道熟睡期和深睡期中的宝宝,是个啥情况就行:
大脑皮层抑制,对植物神经控制减弱,会出现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胃液增多,出汗功能增强等。
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的宝宝,就容易大量出汗,往往会在入睡30-60分钟后,身上脸上都是汗。
再加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也出来助攻,多种代谢途径就被激活,一定程度上也会让出汗增加。
要警惕病理性出汗:
前面小南说的这些呢,都是生理性出汗,正常着呢。爸妈要警惕的是,宝宝的出汗是不是病理性的。
一般来说,病理性出汗有这几种:
代谢、内分泌、营养性疾病:宝宝会有身体虚弱、低血糖、佝偻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垂体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情况。
感染性疾病:比如结核等慢性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发热性疾病的退热期等。
风湿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病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心血管疾病: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
药物使用:比如吃了一些解热镇痛药、催吐药、毛果云香碱及哌替啶(度冷丁)等及汞、铅、砷、有机或无机磷等中毒。
肿瘤、颅内病变、神经病变等:比如宝宝有颅内感染、出血、损伤、脊髓灰白质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空洞症、横断性脊髓炎或损伤。
这些呢,爸妈看过就行,毕竟太专业,不能单纯根据汗多不多来诊断疾病(估计你们也诊断不出来),如果确实觉得有其他不对劲,医院看看。
多汗的宝宝如何护理?
小南自己呢,边给宝宝擦掉汗以免感冒,边摸摸后脖颈,看是不是穿盖太多。温温热的话,就是刚刚好,摸上去热乎乎的,就要适当减少一点。
如果衣服上只是一点点潮湿,就擦擦干,如果汗把衣服打湿了,那就是要换一身,不然捂在身上反而容易感冒。
一般来说,只是一个多汗,没有其他问题,宝宝生长发育也不错的话,就没什么关系。
爸妈只要注意让宝宝常规补充维生素D(大宝宝也要补充),保证宝宝的睡眠、户外运动时间,同时做到饮食均衡合理,基本上就该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