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医院骨科教授娄思权
本报记者雷妍
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有O型腿的老年人。他们行动缓慢,有的甚至必须依靠拐杖才能正常行走。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老化,但这可能是关节炎的征兆。
中老年人O型腿的形成大多都可追溯到其青年甚至少年时期。医院骨科娄思权教授解释,一些人是因为外伤或佝偻病等疾病导致,一些则因为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导致关节发生移位,形成膝内翻,即O型腿。一般O型腿的人腿部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导致肌肉发育不匀称,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腿部肌肉轮廓线是弯曲的。
娄思权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O型腿的人患骨性关节炎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出40%以上。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而O型腿的人,身体重量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的关节面上,所以在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也会增大,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胫骨平台塌陷,继发骨性关节炎。反过来,骨性关节炎患者因为疼痛,行走时无法正确发力,也可能引起关节变形,出现O型腿。
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娄思权强调,已经出现O型腿的人,一定要加以留意。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有两个:一是疼痛,很多人最初只是劳累后出现疼痛不适,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会出现间歇性疼痛,之后会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夜间可疼醒;二是活动受限,患者早期可能仅是在晨起或久坐后感觉关节不灵活,活动后可恢复,随着病情进展,就可能出现关节交锁,甚至是上下楼困难、不能下蹲等问题。也正因如此,O型腿患者即使没有出现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也要进行早期矫正治疗。当关节出现酸、痛,有时有肿痛感,阴天、受凉、过劳时加重,且症状明显,或持续不缓解,应立刻就诊。一般情况下,临床上会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进行治疗,使膝关节面受力重新分布,减缓关节退变进程。
适度运动也可有所帮助。首选游泳,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又能让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仰卧抬腿、空蹬自行车也是较好的选择。避免长时间半蹲、行走或高强度的运动,如打太极、爬山等。不可使关节过度负重、受潮、受凉;避免久站、久坐;减轻体重,尽量不穿高跟鞋;避免关节受到反复的冲击力等,可减少或延缓关节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