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曹操蒿里行建安风骨中的豪情与壮志
TUhjnbcbe - 2024/4/28 17:15:00

建安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时期”主要是指以建安时期为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的近四十年时间,“建安风骨”即“建安时代”的文人风骨,其中就包括一代枭雄——曹操的文学风骨。

曹操不仅仅是传统观念里的政治家,他同样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即豪情壮志又充满哲理,是文坛不可多得的诗人,与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蒿里行》豪情壮志的世界。

公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大将军何进杀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并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进一步消灭宦官势力。张让、段珪等谋杀何进,袁绍、袁术以及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杀宦官余人。

不久,董卓以应召为名,领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汉献帝),自称相国,完全控制了中央大权,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公元年,董卓劫持汉献帝和百官西迁长安。暴虐的军队纵火焚烧了洛阳城,使之内外成为一片焦土,西迁时又一路劫掠。

到长安后,董卓变本加厉,任意杀戮大臣,使得人人自危。各地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军阀混战的序幕从此正式拉开。

公元年,司徒王允收买董卓部将吕布杀死董卓,而另外两名部将李榷与郭汜又杀死王允,其后又互相攻杀。

与此同时,起兵的各地军阀为了争权夺地,也互相厮杀起来,关中大乱。

公元年(东汉中平六年),曹操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战败。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

看到战争带来的毁天灭地的威力,看到横尸遍野的荒地,心中感慨万分,便写下了这首《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这首诗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心怀大志的人内心总是充满怜悯,征战沙场还能心怀善意,谋略江山却能心系百姓,不得不说,曹操给大家的既定印象是有偏颇的。不妨细细品读他的诗文,用心感受真正属于曹操的孤独与豪情!

你的喜欢至关重要!喜欢我就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蒿里行建安风骨中的豪情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