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八首经典的边塞诗,气势非凡,值得一读
TUhjnbcbe - 2023/10/7 17:01:00
白癜风专项治疗 http://www.xxzywj.com/

余光中曾经写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他在《寻李白》里写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李白的高度评价。

是的,盛唐的组成,除了疆域的宽广,经济的繁荣,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主要体现在诗词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个浪漫主人诗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们撑起了盛唐诗词的天空,也撑起了中华诗词文化的半边天。当然,在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除了李杜二人,还有一群人也在绽放。他们属于另一个诗词流派,那就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金时代。据史料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他们的诗篇,尤为耀眼,令人叹服。当然,这些诗篇,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非常值得去读一读,并背下来。

一、七绝圣手王昌龄,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篇

出塞

作者: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同时也是边塞诗中的名作。诗人用平凡的语句,唱出了雄浑豁达的气势,发出了边疆战事不断,国无良将的感慨。

首句跨空间跨地域,营造出了宏大的气势,让人读来为之一振。空中的明月,是秦朝的;而脚下的边关,也是汉代的。万里征途,人还未归来。气势是雄浑的,表达出来的深层次的意思,便是影射战争长久不休,人民所遭受的悲剧还没有终止。从秦汉到如今,还在持续,还没有停歇,家人无法团聚,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既无奈又心酸。所以开篇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并不仅仅是带给我们语言上的震撼,还有统摄全篇,发人深思的作用,这也是这首诗为何能被称为“压卷之作”的原因。

后两句更加主观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龙城飞将*李广依旧健在,那么,定然不会允许胡人的铁骑踏过阴山。这或许并非王昌龄一人的愿望,而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的共同愿望:龙城飞将,威慑边关,无人敢犯!或者说是国家能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强大国力与气势,卫人民安康!

从*行.其四

作者: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王昌龄乐府诗《从*行》组诗中的第四首。他的七首《从*行》中,这一首既写出了浩瀚的气势,又写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故而流传得更广。

一二句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空的云,掩盖的遥远的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暗”字,可解释为乌云遮掩住了白雪皑皑的原山,还有另一层意思,即连年的战争带给人民的心理压力,这也为本诗定下了基调。三四句的意思是: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收回楼兰誓不归家!这就写出了将士们虽然身经百战,辛苦奔波,但是依旧斗志昂扬,初心不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总结:王昌龄的七绝诗,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读来更容易令人产生共鸣,他不愧为“七绝圣手”。

二、高适,擅乐府古诗,风骨凛然。

【高适(约年-约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的诗,与王昌龄不同,他擅长乐府诗,这首《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还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通篇没有王昌龄笔下的豪言壮语,而是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队中的苦乐不均的现实,“战士*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最典型的概括。

诗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交代了战争起于东北,将*奉命征伐,天子特赐荣光,将*又“重横行”(《史记·季布传》记载,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已有得宠而骄之意,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着写出征阵容。敲钲击鼓,旌旗如云,一路上浩浩荡荡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敌人闻讯凶猛而来,唐*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战士与家人两地相望,再会无期。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力尽关山”,已决心以身殉国;后两句是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而“至今犹忆李将*”也是对边将的谴责,反衬他们的腐败无能。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感动人心。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从*哥舒翰幕府期间,写出了出塞从*、征战立功的豪情。本诗表达了作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此诗前半部分(前八句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配好马鞍,骑上骏马,意气风发的上战场,凭借着天子的一怒之威,再依仗着领*的威武雄壮,一起出发。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的立功之臣,并且十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这样的感慨,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目睹过血性男儿沙场杀敌的壮烈场景后才能写出来。

总结:高适自年起,长期从*,三次出塞,*旅生活经验丰富,写出的诗更加有血有肉,他从*治家的眼光出发,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意义也更加深刻。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盛唐两位著名边塞诗人的诗,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里,我们继续读另外两位著名诗人:岑参、李颀的是,记得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首经典的边塞诗,气势非凡,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