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和*音(受访者供图)
大洋网讯于漪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但你的老师、你的老师的老师一定知道。因为从年走上教师岗位至今,从上海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到班主任,再到校长,于漪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她上了多节的公开课,发表余万字的论文专著,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她的名字和语文课、和中国的基础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去年12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的于漪获得“改革先锋”奖章,成为名获得者中唯一一名来自基础教育界的代表。9月17日,于漪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于漪老师最近一段时间身体都不是很好,原计划9月8日出席的“生命永恒,教育永恒——于漪·成尚荣·李*涛共话基础教育改革70年”教育高端论坛也不得不缺席,在发给华东师范大学的视频中,于漪说:自己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而且刚从病危中逃出来,目前正在恢复之中,但仍然和年轻的一辈一样有壮志豪情,愿意身体力行让孩子们在花样的年华真正接受祖国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价值取向
年,于漪出生于历史名城江苏镇江,家里有兄妹5人,于漪排行老大,父母从小就对他们教育甚严。
于漪的少年时代是在国难家仇中度过的。父亲早逝,但母亲毅然支撑5个儿女求学不辍。日本侵略中国,她亲眼看到邻居的房子被炸毁,人也因此殒命;自己往乡下逃难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磕出血,至今还留有疤痕。抗战胜利后,于漪在镇江中学读高中,宿舍是以前的养马场,简易的木板当床,点的是油灯……
在视频中,于漪动容地说:“我一辈子奉行的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人是第一位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从旧社会来,现在中国的情景跟过去真正是新旧社会两重天,那个时候全国80%是文盲,这就是我们当时的情况。”
年夏,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于漪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从此,在基础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今年90岁的于漪可以说见证了新中国基础教育70年的发展路,也正因为这一路来的目睹,于漪多次在不同场合讲道:“中小学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人。”
坚守教师本分
于漪回忆起改革开放的前夕去金山乡校的情景,至今仍然十分感慨:“(当时)金山乡校的上课经费是怎样?一堂课一个老师只分两支粉笔,学校门口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这些所见所闻不仅让于漪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她也认为,现在的孩子是长在甜水里头,一定要让他们不忘初心。
于漪援引梁启超的话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教育事业的价值和意义,是和我们的民族兴旺发达,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的,为什么教师要用生命观察?你要把这些理想、情怀撒播到孩子心中,让他知道自己是有责任担当的。”
“说到底,我就是坚守了新中国教师的本分,因为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记者注意到,对于教育的质量,于漪多有论述,那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