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一生非常平淡,每天安分守己地工作和生活,生命中没有大起大落,不见高峰和低谷,几乎是一马平川,也感受不到特别的幸福和特别的悲哀。而有些人却历尽磨难,撞断了南墙、吃够了苦头,但同时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懂得享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所以人生的得失基本都是均衡的,前半生多灾多难,后半生也许就会安闲惬意;而年少时志得意满,中年过后或许就会意气消沉。古代曾经有一位诗人,将近不惑之年才金榜题名,在这之前的心情总是非常压抑。下面介绍清代诗人怀才不遇,吟诵了一首七律,活用典故,尾联更被后世称道。
题三十计小象
清代:吴庆坻
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吴庆坻是清代光绪年间的才子,他38岁时进士及第,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四川学*,还曾在湖南兴办过新式的学堂。这首诗创作于作者30岁时,当时因为科考落第,他心中充满了悲愁,于是赋诗抒怀。
诗人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可惜他虽然饱读诗书,却多次应试失败。他内心怅惘,便借助诗行,发泄自己的失望情绪。首句化用汉代班超的典故,“食肉何曾尽虎头”。据记载,班超乃燕颔虎头,可以飞而食肉,颇具封侯拜相的容貌。作者却惭愧说自己虽有虎头之相,而无富贵之命。
次句表达了内心的怅惘,诗人说自己虽然寒窗苦读、文武兼修,但三十年匆匆而过,却好像一无所得。作者用“书剑”二字,表达了自己的学问本领;“海天秋”三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境况,暗示才子充满了不平之意。
颔联继续抒写自己生不逢时,出句用三国时*祖的典故,“文章幸未逢*祖”。祢衡曾击鼓骂曹,曹操虽然非常愤怒,却压住肝火,将其送给江夏太守*祖。可是这位太守脾气暴躁,哪里能忍受祢衡的无礼和傲慢,于是一怒之下就杀了他。作者借此说明自己也有名士之才,所幸未遇到莽撞行事的武夫。
对句再次用典,“襆被今犹窘马周”。马周从小孤贫,却好学不倦,唐太宗爱惜他的才华,也赞赏其人品,曾多次派人邀请他辅佐自己。后来马周果然不负期望,为初唐的贞观之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诗人叹息自己卷着铺盖到处奔波,境况比马周落魄之时还要困窘。襆(fú),被单的意思。
诗人心中痛苦不堪,不由得开始发牢骚,“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作者又引用了西汉名将李广的故事,飞将*功勋卓著,却难以封侯,令人为其感到揪心。
作者悲愤地说,难道他的相貌天生不能封侯吗?作者暗指李广已有封侯的功绩和资格,但最终没有实现多年的愿望,这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结果。言下之意,诗人一再科考落第,并非自己才疏学浅,而是那些学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无法不拘一格降人才。
结尾两句充满了豪情,“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作者感慨自己年少时胸怀青云之志,也希望成为天下第一流的名士。作者虽然暂时陷入人生低谷,但是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用年少时的志向激励自己,不可颓废,更不该感到绝望。
这两句也极为后世称道,北大还曾用这两句话鼓励那些参加高考的学子,要发愤图强,努力进取,争取获得优异成绩。可见清代的这位才子虽然不太著名,但是他的这一番豪言壮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庆坻的这首七律多处用典,但并不给人晦涩难懂的感觉,诗人引用了班超、马周的故事,表达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他又分析了李广未能封侯的原因,并庆幸自己没有遭遇祢衡的下场。
最后才子抒写豪情壮志,表达出绝不退缩的决心和意志。读完全诗,大家一定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无论如何,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也该效仿诗人,不能一味地感慨和发牢骚,而要脚踏实地,不可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