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如此高大雄伟、结构精巧的天下奇塔,历代帝王将相、商客绅士、文人墨客、佛门人物利用牌匾、楹联这一艺术形式发挥了奇妙的作用,如同画龙之后再点上晴,把古木塔装饰、辉映得更加绚丽多姿、庄严神圣。塔内有明、清及民国历代名人包括皇帝题写的匾额54块,下面要说的是:12块匾额上存在“错别字”,且有两块还是皇帝题写的。(王子瑞摄)
应县木塔位于佛宫寺内,因此又名“释迦塔”。这块位于第三层外檐的“释迦塔”匾是三块竖匾之一(另外两块是“天下奇观”两侧的“金城”“雁塔”),匾正中竖刻三个双钩黑字,颜体楷书,浑厚遒劲有力,由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盐使判官王献书”。“释迦塔”三字两边,还有阴刻的字题记,分别记载了历代六次修塔的经过。这个“释迦塔”的“释”字,右下角竟然多了一横,成了“羊”字。
第五层檐下“峻极神功”是明代永乐皇帝御题。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十一年第五次率兵征伐鞑靼人,胜利班师途中经过应州,驻跸城中,登临木塔,豪情勃发,文思泉涌,挥笔写下“峻极神工”四字。“峻极”是写木塔的高峻异常,“神功”是写木塔设计之巧妙、建筑之神奇、技艺之绝伦,既颂扬木塔之*斧神工到了极致,又表达了自己的文治武功达于鼎盛。《峻极于天》牌匾中的“极”字这个繁体字,右边最下一横竟延伸到左边“木”字旁正下方。
第四层塔檐下“天下奇观”四字匾,为明武宗朱厚照御题。武宗曾亲自统兵与鞑靼人大战应州境,暂时安定了西部边疆。为了庆祝应州大捷,武宗于正德十三年亲临木塔,即兴写下“天下奇观”四字,既赞美木塔的胜景,又抒发自己的豪情。万历年间将此四字刻匾悬于塔上。《天下奇观》牌匾中的“观”字繁体字,右半部分上部应为写二横后封口,牌匾上写成三横后封口。
笔画有多的,就有少的,比如下面这两块牌匾上的“真”字,中间应该是三横,但都写成了两横,虽然并不是一个人写的。图为第五层内槽东南的《毗卢真境》匾,上面的“真”字,中间就少了一横。“毗卢”,法身佛的通称,译为光明遍照一切处。此处借指木塔是光明遍照一切时处的真佛境域。该匾长2.02米,宽0.80米,白底黑字,行书。清嘉庆十八年(年)五月太谷县弟子成顺二等立。书者生平不详。
悬于应县木塔第四层外檐西面的《重新真会》匾,上面的“真”字,中间同样少写了一横。这块清乾隆五十一年(年)贡士郡人杨乘运立的匾,长2.23米,宽0.79米,白底黑字,楷书,前面有序言。
悬于第四层外檐东南面的《壮观》牌匾,长1.62米,宽0.65米,蓝底金字。清光绪四年(年)八月大同口泉常礼立。常礼,口泉望族,清同治年间贡生,擅长书法。《壮观》匾上的“壮”字,右边多写了一个很大的点。恒山悬空寺下面,李白游题写的“壮观”二字刻石上的“壮”与此写法一样,也是右边多了一点。
《中立不倚》牌匾中的“倚”字,右半部分上部应为“大”字,牌匾上写成朝里收点的“六”字。悬于第二层外檐北面,长2.9米,宽0.96米,绿底金字,行书,刚劲峻拔,端庄古雅。清雍正四年(年)特简奉直大夫应州知州萧纲立。萧纲,广东顺德人,岁贡出身。雍正元年(年)任应州知州,雍正四年(年)离任。在任期间曾撰修《应州志》。
悬于第二层外檐东面《慈光远照》牌匾中的“慈”字,仔细看可以发现中部左半个“绞丝旁”似乎少些了一个点,右半个“绞丝旁”那个点似有似无。该匾长2.90米,宽1米,白底黑字,赵体楷书,康熙六十一年(年)重修木塔后县城油坊行集资共立。
悬于第二层外檐西面《香云普注》和《上接云天》《高出云表》《留白云》四块牌匾中的“云”字繁体字,上半部分“雨”字头只有只有两个点,应为四个点。该匾长2.8米,宽0.94米,白底黑字,赵体楷书,清康熙六十一年(年)九月缸房行立。
应县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是人类木结构建筑史上的瑰宝,国内唯一,举世无双,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