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图项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秦末*治家、*事家,西楚霸王,楚国名将项燕孙子。中国*事思想兵家四势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少时学术、剑皆无成,然胸怀反秦复楚大志。秦始皇至会稽游玩,项羽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秦二世元年(前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被杀后,项梁听从范增建议,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是为楚怀王。后义*连战连胜,项梁骄纵,被章邯率秦*击败所杀。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与秦*接连大战,以少胜多。秦*大将苏角被杀,王离被俘,章邯败走。
攻破咸阳后,鸿门宴中自负放走刘邦,后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诸侯叛乱,刘邦趁项羽平定诸侯之际,攻占楚都彭城。项羽分兵平齐,自引兵回彭城,大破汉*,俘获刘邦家眷,刘邦仓皇而逃。刘邦用陈平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范增归乡途中病亡。后刘邦韩信夹攻项羽,项羽腹背受敌,粮草不继,无奈和刘邦签订鸿沟盟约,送还刘邦家眷。项羽引兵东归后,刘邦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一举消灭项羽。项羽引兵反击,大破汉*。
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召集五路大*合围项羽于垓下。项羽不敌,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亡。项羽同姓宗亲皆被赐姓刘,余部必须直呼项羽名字“项籍”方能被汉朝录用为官。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西汉·司马迁《项羽本纪》: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i),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e),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垓(gāi)下,古地名,在近安徽省灵璧县南沱河北岸。
(2)骓(zhuī),乌骓马,项羽坐骑。
(3)虞,虞姬,项羽宠妃。
“力拔山兮气盖世”虚实结合,把自己叱咤风云、藐视天下英豪的气概形象体现出来,也多有项王自己不甘之意,遂有“天亡我”之言。
“时不利兮骓不逝”,天时地利人和皆无,一种英雄走投无路的苍凉无奈之感。时运不济,乌骓亦难以随自己纵横驰骋疆场。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乌骓跑不起来还好,虞姬啊,你可怎么办。兵败被围的绝境之中,项羽也展露了自己铁骨铮铮之下的柔情,对乌骓马随自己多年征战的感激和惋惜,对自己心爱女子的不舍和怜惜。心有猛虎,亦能细嗅玫瑰。
“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和“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心爱女子时的无奈之感,两种对立的感情,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表现的的淋漓尽致,使得英雄末路下的项羽形象更加丰满,令人共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项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也让后人念之叹之、惋之、惜之。
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作者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和项王歌
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