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以及祭祀颂词。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遗产,严格来说,它是歌词,正因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刘禹锡诗歌的发展是很有特点的,因为诗歌饱含着作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语言凝练而形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它从《诗经》发展至《楚辞》在经过汉乐府诗到魏晋南北朝民歌直至唐诗,才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所以“唐诗宋词”,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甚至它们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自然对我国的孩子要进行从小的熏陶。
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可谓豪情万志,但非一帆风顺,曾因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长达23年贬谪生活;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饶有豪猛之气,故刘禹锡人称“诗豪”。
刘禹锡一生所做诗文百余首,其中以《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其中《陋室铭》一直被收录在语文教材里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新一代。
陋室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陋室铭由于笔者小时候过笨等原因,在教鞭的威慑下强行印刻在脑子里,直至现在回想起它时仍能“机械性”将其背出来,不是因为教鞭有多厉害,而是因为这首诗文实在是读来朗朗上口且诗中关于刘禹锡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蕴涵着的感慨,都是在多年后的某一天突然令人顿悟,这样的诗文实在是,怎一个妙字了得?
但就是这样的诗文,竟然“惹得”一些当代家长的不满,他们建议将《陋室铭》这篇课文从教材中删去,原因是:这篇铭文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高傲自傲情节,瞧不起农民,(亦作平民)。
陋室这些家长之所以如此建议,主要是因为铭文里“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他们简单地认为,白丁是指平民,刘禹锡所说的“在他的朋友圈范围内交往的没有一个是普通百姓”这句话明显充满了傲慢和鄙视,会改变孩子的对普通家庭的看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首先解释一下“白丁”这两个字的意思。在《隋书》卷三十七《李穆传》附《李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隋文帝”谓(平乐)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可见白丁一词是由来已久。
往来无白丁白丁在古代是指平民没错,但是是指没有功名的平民,他们的普遍特征除了没有功名亦学识浅陋,并不特指平民。我希望有些家长在做某些事情之前,先将事情搞清楚明白,少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事。
其次,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很清楚是一篇铭文,您们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座右铭,其目的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只因它意义非凡与文字优美常被世人拿来品味借鉴赏读。
斯是陋室最后,刘禹锡写这篇铭文时,是他的满腔热血在仕途中被狠狠地浇灭,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所作的。刘禹锡托物言志,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对官僚)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样的千古绝品,为什么要让孩子们“避之”呢?
单选
你认为是否应删除《陋室铭》
是(理由)不是(理由)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