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国常见的花卉,有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结下不解之缘,融入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中。秦朝时期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市场,如今仍有很多城市都以菊花为市花,定期开展菊花文化展览活动,中原地区最有名的要数开封菊花文化节,每一届都是人山人海,各种菊花争奇斗艳。
在不同人眼中,菊花有着不同的含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永远那样清新淡雅,品格高贵,是花中的隐士;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笔下的菊花,经风霜而不凋,操守高洁、品格坚强,是花种的君子。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伯虎笔下的菊花,历尽浓浓衰飒的秋风,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沦落天涯,独自伤感。
同样面对菊花,文人墨客有文人的描述方式,温婉含蓄,王侯将相有武将的描述方式,笔势刚劲,豪情万丈。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末起义名将*巢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开封菊花展(包公祠会场)*巢的《不第后赋菊》形象鲜明,借菊以抒抱负
不第后赋菊唐·*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甲。
青年时期的*巢曾几次满怀信心到长安应试,但皆未被朝廷录用。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表他了他对李唐王朝的不满。翻译成白话就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如铠甲般的菊花。
*巢的这首诗风格迥异,托物言志,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形象十分鲜明,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有人认为,这首诗充满了杀气,塑造了*巢报国无门,揭竿而起,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立志要推翻唐王朝。甚至还有人拿出了*巢5岁时写出的诗用来证实,他从小就立志推翻唐王朝。笔者并不完全认同。
*巢(~年),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曾在5岁时写下《题菊花》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被后世记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它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一旦自己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有人解释为这是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权解放受苦大众的决心,笔者认为这是过度解释,拔高了人物形象。从后来*巢的经历则可以证实这一点。
科举失败后的*巢
*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落榜后就彻底放弃了科举,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并没有立即走上起义的道路。
*巢有一位老乡叫王仙芝和他是同行,从事一样的职业——贩私盐。封建社会为了保证财*收入,*府垄断食盐买卖,并大力打击私盐贩卖。干这种业务的一般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私人武装数目众多,类似现在的武装走私。
他们所在州县出现大旱,并且官府强收赋税,民不聊生,激化了官民矛盾,致使百姓走投无路。并且在夹缝中生存的私盐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于是难民投靠了王仙芝,准备在适当时机发动起义,反抗唐朝*府的腐朽统治。唐僖宗乾符元年末(年)王仙芝率余人在濮州发动起义,半年内席卷山东全境人数发展近万人,一场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由此拉开帷幕。
*巢参与王仙芝义*
此时的*巢,因贩卖私盐被捕入狱。经过家属的打点,官府才放人。出狱后的*巢走投无路,散尽家财招募流民参加了王仙芝的队伍。
王仙芝起义*势如破竹很快转战河南、湖北、安徽,起义*迅速发展到30万之众。唐王朝财*亏空,出不起钱财对付起义*,朝廷主张“诏安”,仅封王仙芝一人为左神策*押牙、监察御史,其他人就地解散,所犯罪行不予追究。王仙芝欣然接受,但是*巢带领义*向大当家王仙芝逼宫,强烈反对他“吃独食”,无奈王仙芝只好撕毁朝廷诏书。从此王仙芝和*巢矛盾不可调和,分别率众分道扬镳,*巢率众回来来家山东。不久,王仙芝义*被围于*梅(今湖北*梅西北),5万余人英勇牺牲,王仙芝不幸战死,部下尚让率领投奔*巢,*巢取代王仙芝成为义*领袖。
*巢义*之殇
*巢起义*战线较长,后勤补给困难,*粮严重不足。据史料记载,在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为保证*队战斗力,*巢命令*队将活人尸体辗碎,无论男女,不分老幼,用人肉作*粮分发义*成员。用现代的话来评价就是“忘记了当年革命的初心和使命”,义*所到之处,白骨累累,简直是人间地狱,其骇人听闻的程度,前所未有,不亚于纳粹集中营。
《旧唐书》卷下《*巢列传》记录“于是自唐、邓、许、汝、孟、洛、郑、汴、曹、濮、徐、兗数十州,毕罹其*。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若是”。
*巢性情残暴,沿途民怨沸腾,加上部下朱温叛变,随后调转窗口对抗*巢义*,*巢寡不敌众遂自杀,身首异处,身体葬于于泰山,头颅献四川就地掩埋。
泰安*巢陵墓*巢虽然起义失败,但是文采出众,这篇《不第后赋菊》给后世留下来无限的遐想。年后的朱元璋,也写了一篇《咏菊》,虽稍逊文采似乎有抄袭*巢之嫌,但是霸气十足,豪情万丈,丝毫不比*巢逊色。
咏菊明·朱元璋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金甲。
朱元璋的这首《咏菊》创作于抵抗元朝烽火硝烟的战场。此诗一看就是受*巢作品的影响借鉴而来。但朱元璋的咏菊之作,口气更强硬,风格更霸气,更有一种英雄气概和威慑力量。与朱元璋同时期的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用松江的口吻写了一首《西江月》,后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巢不丈夫!
*巢的“满城尽戴*金甲”,仅是科举失败的吐槽和美好想象,而朱元璋“遍身穿就*金甲”,已开始付诸行动,前者是浪漫主义,后者则是现实主义。
朱元璋剧照结束语
年参加开封市第38届菊花节有感于斯文,文字整理于年庚子之末庚寅月庚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