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一篇非常华美、非常有名的文章。曹植,字子建,植和建都有立的意思,所以他名字同义。他是魏王曹操最有才华的一个儿子,而且他有着强烈的*治抱负。后来他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就是魏文帝,对曹植的猜忌之心非常强,但是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兄弟,对弟弟也爱也防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关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实际上曹丕令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里面记载的是另一个版本:煮豆持作羹,漉菽(lùshū)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其实更符合故事的设定,因为一共是六句,除去最后的收步正好是六步,一步一句称为七步诗。这个风格也较为符合魏晋时期的特点,而且《世说新语》的成书时间距离魏晋还比较近。
曹植的文采在当时绝对是顶级水平,能写奢华潇洒的诗: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披服丽且鲜;也能写神仙遨游的诗:玉尊盈贵酒,河伯献神鱼。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也能写壮志豪情的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实打实的重量级文学家。
历代高度赞扬曹植才华的人,也全都是重量级的,包括同时代的陈琳,还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南朝文坛领袖颜延之,《宋书》的作者沈约,后面还有房玄龄、李白、杜甫、欧阳修、王世贞等等一些大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谢灵运说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最后用八斗之才形容人的学问大,谢灵运最后还不忘抬自己一下,“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的爵位迁改次数是非常多的,而且非常频繁,他自己在《迁都赋》中说: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就是在写这篇赋的时候,他的封号已经改了六次,有的地方他都没有实际到任,封号就改了,所以居实三迁。仅在曹操去世之后他就经历了安乡侯、鄄城侯、鄄城王、雍丘王、浚仪王、东阿王、陈王,他最后的封王是陈王。所以李白在《将进酒》中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里的陈王就是曹植。
洛神就是指洛水之神,洛水是*河的重要支流,按照中国王朝的五德轮转说,汉朝是火德,水能克火,所以把洛字去掉三点水变成了雒,曹魏代汉之后自认为自己是土德,土得水而润,所以又改回了三点水的洛。传说上古时期宓羲氏之女在此溺水,化为了洛水之灵,所以称为洛神。
关于这篇《洛神赋》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说这篇文章原来叫《感甄赋》说是曹植写给文昭甄皇后的,甄皇后的名字叫甄宓。唐朝的李善在《昭明文选》的注释中把这个事情写的非常生动,说是当年曹植喜欢甄皇后,但是曹操作主让她嫁给了曹丕,于是曹植从此患上了严重的相思病。*初三年甄皇后在与郭皇后的争斗中落败,被赐死,郭皇后的名字很厉害,叫郭女王。
曹植进京朝觐闻知甄皇后的死讯非常伤感,魏文帝让甄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睿陪他吃饭,并将甄皇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他,曹植在返回封地的途中抱着这个枕头睹物思人,恍惚间看到甄皇后凌波而至又飘然而去,所以写了这篇《感甄赋》。后来魏明帝即位,避母亲的名讳,所以将这篇赋的名字改为《洛神赋》,这个传说是最流行的。
由于从史料中可以查出曹植和甄皇后确实有独处的机会,其中充满大家感兴趣的热点元素,爱情、神话、伦理、阴谋等等。当然这种说法总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甄皇后嫁给曹丕的时候是23岁,她之前是袁熙的夫人,那时曹植才13岁,两个人年龄差距比较大,再者甄皇后是曹植的嫂子,这个涉及非常严重的伦理问题。而且魏文帝把甄皇后的枕头赠送给曹植,这种事情让人难以置信,魏明帝即位后还饶有兴趣地把这篇赋改了名,就更让人难以置信,魏明帝对自己的母亲甄皇后的尊重怀念之情可以说达到极致,看他怎么优待甄家的人就可以知道。
所以《洛神赋》原名叫《感甄赋》的说法是不太可靠的,只是这个故事性确实特别强。《文选》把这篇赋文列入情类,开了一个传奇的引子。李商隐还为此写了诗: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个诗里的宓妃就是甄宓,魏王指魏国陈思王曹植,曹植最后的封号为陈王,谥号为思。这是传奇的一种说法。
另外还一种说法叫《感鄄赋》,鄄指鄄城。曹植在*初二年时因为犯了错,从临淄侯贬为安乡侯,他原来的爵位是曹操时期得到的封爵,算是顶级的爵位了,临淄是齐国的都城,是大城。贬为安乡侯是降了一个级别,但是没过几天魏文帝就发了一个诏书,说曹植是我的亲弟弟,我身为天子当容四海,骨肉至亲,舍而不诛,所以将曹植改为鄄城侯。
曹植进京朝觐返回的途中路过洛水,鄄和甄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按说古人写地名的赋一般都是直接标地名,比如《二京赋》《吴都赋》《赤壁赋》《阿房宫赋》等,此篇如果叫《鄄城赋》那就没有问题了,叫《感鄄赋》多少存在一点问题,因为曹植的爵位变动是非常频繁的,他是*初二年七月被封为鄄城侯,*初三年四月十四又晋升为鄄城王,紧接在*初四年他就被改封为雍丘王,也就是说他当鄄城侯和鄄城王只有一年的时间,所以这篇以*初三年为时间的《洛神赋》别称《感鄄赋》也不是没有可能,主流的说法就是这两种。历史没有绝对的真相,历史只有合理的想象。
《洛神赋》魏晋/曹植
(以下分七段详解)
第一段:
*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这句算是交待了时间地点,曹植说他*初三年进京朝觐以后,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就是今天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他在归途之中路过洛水,所以说还济洛川。实际上这个时间确实有点问题,魏文帝*初三年是公元年,这年发生了影响三国局势的大事件,这一年六月发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战,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把刘备击退到白帝城,所以真正想遇到水神的其实是刘皇叔。
曹丕自然对战事也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