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代表作有《从*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出自唐代王建《水夫谣》。一间茅屋不值几个钱,但想出外谋生又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劳动人民对家乡的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故土难离的乡土观念的具体写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这两句诗是描写李广的英勇善战,也是感叹边塞守将的不得其人;更是期盼像李广那样的杰出人才能够再度出现,流露出一种悲壮的豪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自唐代王昌龄《闺怨》。离愁别恨,特别是在年轻夫妇之间更难排遣。开头写少妇浓妆艳抹,上楼观赏春色,此时她心中没有愁绪,所以兴致很高。忽然因看见田边柳色青青,于是触动了离愁,懊悔当日不该那么轻易地让丈夫背井离乡去追求功名富贵了。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你回到洛阳后,那边的亲友如果问起我,你就说:我的心怀坦荡高洁,有如一片洁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一方面是表示自己操守清廉,一方面是说明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到江南来,没有一点怨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在边境上设关塞防御胡人入侵,由来已久。“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征人妻子内心充满了怨恨。但在抒发怨恨的同时,又想到保家卫国的大义。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出自唐代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常用来形容少妇的逍遥快乐,沉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没有一点烦忧愁苦;又可用来讽刺女子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世事的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