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孩子出生13天的时候去做听力复查,医生说让孩子半个月后加上维生素D,这医院的医生都会建议的。孩子之所以从出生后就开始添加维生素D是有原因的。
正确认识维生素D
妈妈担心维生素D是激素,事实上维生素D确实是一种激素,为什么这样说呢?
维生素D在身体内运行之后会被送到特定的靶器官,而且由于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和细胞核来完成下游信号的转导,可以使维生素D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维生素的确是一种激素,但是维生素D和身体的其它激素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维生素D是一种有利的激素,并不是维生素。很多妈妈听说维生素是激素就觉得有害,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激素认识不够而造成的激素乱用。
缺乏维生素D的危害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容易造成佝偻病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正常发育。
容易出现佝偻病
维生素d是调节人体内的钙平衡,促进钙和磷吸收代谢,保持骨骼健康,促进骨正常生长的。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代谢紊乱,使骨内钙质移入血中,骨质疏松,易引起宝宝患佝偻病(缺钙、软骨病)引起骨骼畸形等疾病。
在佝偻病初期,宝宝经常会出现精神兴奋,容易夜惊,烦躁,多汗,食欲不振,甚至抵抗力下降等。
缺少维生素D容易导致宝宝骨骼发育异常
一旦血液中的钙水平不够,就会造成骨骼发育异常,比如方颅,颅骨软化,肌肉无力,甚至孩子会出现驼背或者学步期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
缺少维生素D影响孩子发育迟缓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可以促进血液中的钙磷吸收,一旦孩子血液中出现钙磷代谢异常,就会出现牙齿发育迟缓,疏松,影响孩子正常的身体发育进度,比如个子矮小等。
维生素D如何来补充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婴幼儿一天摄入维生素D的量在IU。
母乳宝宝
母乳宝宝每天IU,如果孩子是纯母乳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量在IU,尤其是宝宝在一岁之前。一岁之后如果宝宝每天的户外活动可以达到2小时,或者晒太阳时间超过半小时。比如春夏太阳好的时候,也可以隔上一两天吃上一次,一直让孩子吃到2岁。
奶粉宝宝
如果宝宝吃奶粉就要看奶粉中是否添加了维生素D,如果奶粉中已经添加了维生素D,就需要把宝宝的奶量换算成维生素D的含量。
假设:你家宝宝喝奶量为ML为例子,你喝的奶粉每ML含维生素D1.2微克,那ML含维生素D为6.5*1.2=7.8微克,应该不用额外补充了,因为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适宜摄入量为10微克/天(0-4岁),如果宝宝在1岁内,10微克减去7.8微克,还差2.2微克,1微克=40IU,2.微克就还需要补充88微克。
如果宝宝发大于1周岁,除了奶量还有其他食物摄入,就不需要再去补充,因为食物中和阳光中都能够补充维生素D。
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和奶粉喂养一样,每天计算出混合喂养的奶粉量,然后计算出维生素D的含量,用IU-奶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就是每天需要额外补充的维生素D含量。
北方宝宝适当比南方宝宝要多补充
有一位朋友是医生,建议北方的宝宝在3岁前最好补充上维生素D,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孩子维生素D的来源增加,可以隔上两三天补充一次。
我女儿维生素D吃到了两岁半,两岁之后断断续续,因为上幼儿园后本身户外活动不达标,所以妈妈们不用担心维生素D会补充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