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踪影
苏轼在《江城子》开篇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感慨。当时,他也不过四十来岁,也许是将近二十年的仕途生涯,难以施展抱负,使他感受到了心已老了吧!然而,苏轼的人生虽然坎坷多于顺达,但他做人的洒脱与智慧,刚直与不阿,以及激情不减的态度,却赢得了自宋以来,众多人们的喜爱。喜爱苏轼,随着岁月的延伸,成为情不自禁,一种情怀,一种人生态度。
苏轼在人生旅途的不同时期,抗拒着人生命运的沉浮,他的智慧与激情,始终都是他好人生的航标。在命运多舛的人旅途,无论遇到怎样的凄风苦雨,写诗填词,抒情言志,伴随了苏轼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
01壮志凌云,弯弓射大雕
书生意气,温文尔雅的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新*意见相左。具有相国之才,却只有被朝廷派往京城之外做一个地方官,且是不断被调遣的旅途中,如一叶孤舟漂流于仕途瀚海。然而,虽然宦海沉浮,但文人富于理想的英雄本色,始终未变。神宗熙宁八年(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在一个秋季出猎之后,宴饮庆贺打猎的收获,在酒酣耳热后,苏轼挥毫写下千古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出猎,可谓是一场“弯弓射大雕”的赛事,有“千骑”陪伴,有众百姓围观,其场面壮观,豪气干云。
02智慧与激情放射光芒
词一开首,苏轼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下子把整首词的基调给带了起来,豪气贯穿全篇。首开一代豪放词风。在此,作者说“为报倾城随太守”。作者为了报答下属相随,以及密州百姓出城围观,他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打虎的故事《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有载:
“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在《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何有当尔……”孙权每出猎,常骑马射虎,张昭批评孙权,这项活动太危险,作为一国之君,重要职责是驭人,而非驭野兽。孙权突发奇想,发明了“射虎车”。从此,他就座在车里向外射箭“伏虎”。
03只盼“云中”“冯唐”来
词的下阕,写作者打猎归来,饮宴吃酒,“酒酣胸胆尚开张”,在酒酣之际,苏轼再发豪言壮语“鬓微霜,又何妨”豪气未减当年,转而以西汉魏尚的故事入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魏尚,汉文帝时为云中太守(今内蒙古),他镇守边陲,抵御外侵,屡屡获胜,边关稳定,牧民生活安宁。朝廷无忧。但在魏尚向朝廷回报杀敌数量时,多报了六个,朝廷为此撤了魏尚职务,夺去封爵。
冯唐是朝中重臣(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是魏尚的朋友。一次汉文帝正为内蒙边陲用人犯愁,冯唐就趁机说了魏尚的事。汉文帝认为冯唐说很有道理,即诏令冯唐携带符节去赦免魏尚,恢复了魏尚云中郡守,并提升冯唐为车骑都尉,主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士卒。苏轼引用魏尚、冯唐典故,来抒发自己期盼朝廷能够早日下诏,重用自己。如若朝廷派遣“冯唐”来诏我为朝廷出力,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天狼”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苏轼在此隐喻自己,我要拉满弓箭,如圆月,把“天狼”射下来,以保朝廷无忧,国民安宁。
苏轼这首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夸张,但通篇佳句连连,给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之感。禁不住慨叹:好人生,正是智慧与激情的有机结合,苏轼在词中抒发杀敌报国豪情,极富感染力,读之令人激情澎湃。
结语:
精彩的人生,不在于你做了多大的官儿,钱多少。而在于生命的厚度与宽度,其影响力更是伴随着岁月而延伸、而张力无限。南宋词人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号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与苏轼的《江城子.出猎》,可谓异曲同工之妙,同属豪气干云,气壮山河的辞章。只可惜,大宋从北到南,从盛到衰,又何止是一代文豪,一届词人,一位将*所能够力挽?好在,苏轼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激情,为我们留下了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豪迈奔放的辞章,让后来者了解了那个时代,记住了一个伟大的生命。
这个伟大的生命,曾经在历史的长河里激情澎湃过,为自己生存的祖国豪情万丈,壮志凌云地呐喊过。这呐喊回响了千年,回声依然在继续,如今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出猎》,已收入九年义务制教育七年级二册课文。今后的岁月,苏轼的智慧与激情,情怀与品质,将会继续被后人记住和受其影响,好的人生,舍此何求!
踪影/7/25
#夜读诗书#
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感谢浏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