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场豪情万丈的进军历史交汇处,青岛确定
TUhjnbcbe - 2023/3/20 21:08:00
                            

原创风口财经第一风口

时间顺流而下,又一个梦想升腾的时刻来临。

12月30日,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回首年,我们找寻脉络、总结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展望未来、谋篇布局。

根据会议部署,年的青岛锚定10项重点工作: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13条产业链;纵深推进15个攻势;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经略海洋文章;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阶段、新格局,新赛道、新机遇。城市发展蓝图徐徐摊开,奋进者激荡豪情再出发,扛鼎未来勇冲锋。“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将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撰文/刘丹阳

编辑/董婉婉

战略布局,创新为首

创新,是源头活水,更是“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坚持创新”被列为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以“专章”进行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在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

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随后全文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创新”一词被反复提及,贯穿始终,国家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青岛绘制的新蓝图上,创新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会议明确,青岛要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创业城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活力的主体,从青岛推出的一系列招才引才*策来看,人才落户青岛已经几乎没有门槛,而“用才”、“选才”的主导权也全部放给企业,在青岛,企业已经成为了引才的“话事人”。今年1-11月,青岛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1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9.34%。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如今的青岛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而工业互联网涵盖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机器人、算力算法、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网络安全技术等前沿产业生态,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试验田。去年,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在青岛发起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专门对青岛的创业者进行培训;今年,青岛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学院,抓住风口补上企业相关领域人才短缺的短板。

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人才,更加笃定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的发展航向。打造长江以北地区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就是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引来人才,更新产业,唤醒城市,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中当风起舞

一座城市想要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在前列,必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一座城市的建设者,更是要时刻充满“唯恐与大势失之交臂”的紧迫感。

全球蔓延的疫情正加速推进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秩序加速苏重构,如今,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的重大历史交汇点上,时代给青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青岛要“搞活”一座城,必须要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把握发展的机遇,将开放发展的大势转化为具体的实事。

开放,注定是青岛发展的最大动能。青岛是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北方第三大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更是大循环、双循环的“双节点”城市,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理应担当起国家战略的重任。

过去一年以来,青岛不断开阔视野,扩大“朋友圈”。

学赶深圳、借力上海,一批又一批实训干部带来的市场化、法制化的运行逻辑和改革思路,正在让青岛的气质悄然发生改变,不断刷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青岛的认知;着力打造面向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的“国际客厅”、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央企“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整合国内国际资源要素,推动国内外企业、商协会、地方*府间顺畅对接;联合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胶东五市共同组建胶东经济圈,携手打造“双循环”下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新的一年,青岛更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用足用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等开放机遇,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发挥投资与消费对增长的双向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全新的坐标系中审视自身禀赋,精准定位,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闭改革,才能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聚势而强。

胶东沃土,领头雁振翅高飞

当前,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年,长江以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7%左右,下降到了35.2%。而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胶东五市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同处胶东半岛,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多万胶东人民创造了3万亿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经济总量的42.2%,占沿*流域九省区的12.1%,是山东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承载着重振北方经济这一历史使命,必将成为*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孕育着无限希望、无限可能,涌动着喷薄欲出的勃勃生机。

年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五市频频发生化学反应,不断擦出能量的“火花”。目前,胶东经济圈的顶层设计已做好,建立了“3+N”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了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等30多个联盟,签署了金融、行*服务审批等40多个合作协议,加速实现医疗、教育、金融、社保、人才、文旅等方面“破壁拆墙”。

未来,胶东经济圈还将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胶东经济圈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更多城市群的崛起打造“胶东样板”。而作为龙头城市,青岛要继续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增强国际客厅服务开放发展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四市强核聚群、抱团发展,努力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为中国面向日韩的开放门户和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做强产业链,勇夺制高点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为城市装配更强大的竞争力,载体在产业,支撑也在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贸、商务服务、现代海洋、高端化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这是青岛对应省“十强”产业,立足自身优势,站在现在看未来,而重点布局的13个产业。

为了让这些产业发展壮大,青岛创新推出“专班推进”“顶格战法”,规划了产业集群发展、企业梯队壮大、推进重点项目、打造招商高地、加快技术攻关、提速动能转换的路线图。青岛建立“五个一”工作协调机制:1名市级领导同志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智库支持,1个协会搭台,1个银行助力;实施“五长联动”助推产业发展:“市长牵总”谋划产业链,以顶格化方式加快产业链培育;“班长落实”夯实产业链,专班整合市直部门(单位)、区(市)、功能区力量,做大做强产业链;“校长支撑”提升技术链,发挥高校院所科研优势,推动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会长搭台”培育生态链,商会协会组建产业联盟,加速优化产业生态;“行长助力”筑牢资金链,金融机构精准服务产业。

专班强力推进,顶格战法攻势凌厉,青岛的产业格局正在变强、变新。未来,青岛还将继续做大做强13条产业链,扎实做好项目储备、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等工作,强化全程督导落实,把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四新”经济的爆破点,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

年是青岛民营经济加速奔跑,逆势上扬的一年。今年1-11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3%,其中产业类民间投资增长14.1%,科技领域投资增长7.9%,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增长55.2%,现代金融服务投资增长.9%,高端装备投资增长18.6%,为未来青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民间投资的不断增长,向外界释放着一个强有力的信号:青岛对自身发展有信心,而外界对青岛同样信心十足!趁着这股势头,青岛将不断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营造“4+1”发展生态,打造一个令企业家舒心、放心、有信心的投资兴业的沃土。

年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推进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吸引优质产业滚滚而来,这是一场场大仗、硬仗,青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在实力具备、信心百倍之时,拿出高超的战术、灵活的打法,更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青岛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方法为指导,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从思维模式上突破,从战术打法上创新,放大招、出奇招、用狠招,在推动项目落地中打出气势,战出成效,打出振奋人心的战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岛正在将蓝图细化为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劲、“燕子垒窝、蚂蚁啃骨”的韧劲,以奋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向目标全力迈进,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原标题:《一场豪情万丈的进*!历史交汇处,青岛确定新航程首段航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场豪情万丈的进军历史交汇处,青岛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