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妈小咪
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图
《 》泪点上热搜,每一个里面,都有真实的我们
昨天,“ 泪点”五个字,被送上了热搜。
看完之后,的确有一种深深的震撼,似乎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四个字:准时过江。
无数人,认识的、不认识的,抱着一种信念,只为了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们没有经过事先磨合,也没有提前训练,靠的是隔江的呐喊,令行禁止,训练有素的步调,一声令下,可以动,大家就动;一声令下,不许动,大家听,没有丝毫迟疑。
每个人,仿佛一台已经设置好指令的机器,只相应的指令下,立即就可以停下来。
然而,他们每个人,又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思念的人,只不过,在面对这个任务时,他们变成了一个人。
面对随时候有可能到来的猛烈空袭,没有人不怕死,也没有人后退。
从历史的角度,这是一段值得铭刻的历史。
哪怕出生在和平年代、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我们,在看到那些画面、那些牺牲,炮火连天,令行禁止之时,心里也会莫名的触动。
从情感的角度,那些铮铮铁骨、豪情硬汉的背后,又是一个个普通人,带着普通人的思维和习惯,与人相处。
有网友总结出《 》里的几大泪点:
高福来被炸到七孔流血时,依然叮嘱刘浩要好好修桥;
张飞给关磊烤玉米;
关磊把更安全的炮位,留给张飞;
张飞唱《莽撞人》;
众战士用人桥向前线输送兵力......
有恢宏的大气势,有不可言语的小情感,每一幕,都可以戳中泪点。
生活在平凡年代的我们,与他们有着不同的生存条件,却也有许多相同的情感处理方式。
01多少“狠话”的背后,藏着深深的关心
一开始,关磊和张飞,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搭档,再加上以往*演的一些角色,先入为主的将他带入了“坏”的一边。
张飞抢了关磊的“官”,关磊由于违反*令被罚,心里却不舒服。
相比起来,关磊是个能力很强,却自控力不足,很有个性的*人。
而张飞的性格,则多了许多处事谨慎与细致。
在“ 战役”中,同为炮兵的他们,张飞被安排在最前线的炮位,而发炮技能更高的关磊,则被安排在更安全、更隐蔽的地方。
对此,关磊心里很不舒气,尤其是看到张飞各种理由“不发炮”时,故意连抢带硬的,跟张飞换了位置。
这一幕,看上去,是关磊瞧不起张飞,觉得张飞过为谨慎。
实则,他是想保护战友,用这种方式,将战友换到存活机会更大的位置。
看上去沮丧、不服气的张飞,其实,心里也明白,关磊的用意,所以,他在战前给他送去了烤玉米。
所有的“狠话”里,都藏着我对你的保护。
关磊的心思,张飞了然于心。
面对其它战友复杂的眼神,他给关磊送上了难得的烤玉米。
关磊和张飞,就像“你我他”,明明是关心,却总是以“狰狞”的面目表现出来。
两个人看上去一直在较劲,却谁都更加关心对方。
有一幕,两人这样对话:
关磊对张飞说:真心疼师父的话,把你的炮弹匀十发给我。
视炮弹如命的张飞,想都没想,回了两个字“能成”。
彼时,关磊愣了愣,一个巴掌拍打着张飞的脑门,笑骂了一句,自己却坚持守在了已经暴露的炮位上。
张飞处处管着关磊,又处处敬着他。
关磊时时嘲讽张飞,又时时护着他。
直到关磊被炮火炸尸骨无存时,张飞心中的怒火和情感,彻底被激怒了。
他发射了曳光弹,点燃了周围的草堆,将自己暴露在黑夜里,与天空中的敌人决一死战。
是他心中的爱国情怀,是*人的气节,更是对师傅关磊、对战友的祭奠。
02多少想说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轰隆隆的战火,唯一一条感情线,是步兵刘浩和老乡话务员之间。
当他们在躲避敌人的轰炸时,有战友开玩笑,让刘浩和新来的话务员多联系,毕竟是老乡。
骄傲的刘浩带着小孩子脾气的表示,对方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才不愿意和她联系。
其实,在他心里、眼里,一直追逐着姑娘的身影。
好不容易,他们两分配了共同的任务。
刘浩负责去高地找信号,话务员去现场汇报。
有一个时间的空档,话务员姑娘喊出了刘浩的名字,她一直知道他,只是没有机会告诉他而已。
在那样的环境下,真的没有任何时间,给他们去儿女情长。
唯一的希望,正如话务员姑娘说的那样:我们前线见。
这或许就是他们之间的定情之言。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于表达,其实,真正想说的话,在言语面前,是特别匮乏的。
唯有用真实、可信的行为,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承诺来得更加管用。
关磊牺牲之后,下定决心要和敌人决一生死的张飞,拿着关磊留下的一罐烟叶,找到了同样喜欢抽烟的工兵连长闫瑞。
闫瑞尽可能平静的问张飞,关连长是不是没了?
张飞没有回答。
两个铁骨铮铮的男人,在那一刻,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在随时有可能没命时,没有任何言语。
张飞默默的,从关磊的烟叶罐子,捻起一小撮烟草,闫瑞拿出一张卷烟纸,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最后,用口水将它粘上。
蹲下来,张飞给他把烟点起来。
没有一字一句,复杂的感情,却似乎溢到了屏幕外。
在那个时刻,容不得他们过多的细诉衷肠,稍微的情感流泄,都有可能让自己泄气,唯有一股作气,把悲愤为力量,才是能失去战友的最好祭奠。
03哪怕有再多的不情愿,也挡不住一腔热血
在步兵连有个叫刘浩的班长,四川人,心中一直带着对牺牲战友的承诺,要带着他们跨江上前线。
然而,在“ 战役”中,分配给他们连的任务始终是“修桥”。
对此,他心里一直不服气,也不满连高福来总是无条件的接受上级命,乖乖修桥。
每每他想反对时,高福来总是对他连骂带吼,身为*人的他,不得不执行命,担任着整个战役的后勤保障:放哨看敌情、到高地找信号、修桥等等。
当他看到对面山头上,炮兵战友们用点燃自己地点的方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被敌人从天空疯狂扫射时,他顾不上违反*规的风险,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下去找正在指挥修桥的连长高福来,希望到对岸去支援战友,与敌人面对面。
彼时,藏在水里的延时炸弹爆炸了。
一时间,正在修桥、过桥的战友,被炸得四处飞散。
他拼命的找他的连长,终于,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喊他:继续修桥。
在那个年代,对于许多当兵的人来说,不能上前线打仗,是终身的遗憾。
似乎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如人所愿。
在具体的情境中,服从集体安排,也是一场重大的战役。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明白,从来只有事挑人,没有人挑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缺的不是机会,而是就一腔对生活、对生命的热忱。
当我们心中充满着力量和信仰时,哪怕身体逆境,事关生死之时,也会活得像神一样。
正如电影中一位美国老兵的旁白:“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那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但你们做到了。”
这个“你们”,指的就中国千万*人。
在那个炮火连天,生命不保的年代,强大的意志力,就等于多出来的生命。
铭刻历史最好的方式,不一定非要与敌人争锋。
传承他们的精神,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也是一种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