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时,唐诗九味》是熊逸先生品读唐诗的一本书,他在书中的小序《百无一用读唐诗》中写道:“我这本书,五十篇精选五十首最有代表性的唐诗……既会用很粗的分辨率勾勒唐诗世界的全景,也会用很细的分辨率从社会风俗、典章制度、修辞艺术、文字与音韵等角度,带你去看通常的注本和赏析本里看不到的内容……”
我想,好大的口气!五十篇就能勾勒出唐诗世界的全景?难道你的解析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让我看到“通常的注本和赏析本里看不到的内容”?
又想,熊逸是谁?
很明显这是一个笔名。翻开书封面的介绍,只见写道:“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说到底,还是不知道是谁。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少有人识得庐山真面目的熊逸,究竟在书中写了什么?打开目录一看,10个大主题下分别有3~8节不等的篇章,难道这就能构成唐诗世界的全景?五十篇最有代表性的唐诗?是哪些?
01、登高·阔达
登高的主题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登高的激昂、壮阔,一扫“宫体诗”的矫揉造作,将盛唐的气象、诗坛的萎靡空洞,一扫而空,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壮美。
第一首是杜甫的《望岳》,一个热血青年初次踏入社会,科场失利并没有让杜甫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任何动摇和怀疑,反而益发雄壮肯定,于是他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
第二节选的仍然是杜甫的诗篇,但已经是他迟暮之年的作品,便是那首被誉为“七律第一”的《登高》,当初的青年已经被社会摧残的体无完肤,看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留下了沧桑的眼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何等辛酸和无奈!
接下来是王之涣的名作《登鹳雀楼》,熟悉的诗,重读之下,竟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这是熊逸先生的不凡之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诸君共勉!
第四节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横亘古今的大孤独,至今无人超越。
第五节选得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看到了崔颢的《*鹤楼》后,李白转身写下了这首,一时双星璀璨,难分伯仲。
第六节选自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在悲凉中说旷达之语,杜牧真是令人感动,因为“尘世难逢开口笑”所以“菊花应插满头归”,对于古今时光匆匆,更是“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至此,登高主题下的六节、六首诗完毕,组成了阔达的肌理,而下一个主题是“怀古”。
02、怀古·感伤
没有人会凭空怀古,一切怀古大多是为了伤今。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第一篇选得是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怀才不遇是自古才子的痛点,才华越大,阻隔越重,其伤感处越深,屈原是,贾谊也是,所以自古吊屈原、贾谊者,数以万计,“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留给人无尽的感慨。
第二节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昭君和所有类似昭君故事的情况,其代价和尊严到底是什么?很难有人说得清,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昏”,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节自戎昱的《咏史》,同样是吟咏昭君,但诗人却给出了消极的态度,“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第四节是杜牧意味深长的名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五节以项羽为引子,选得是杜牧的《题乌江亭》,楚汉战争的结局,千年来一直令人唏嘘,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千百年来也一直被人传唱,那么项羽到底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呢?还是“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呢?
第六节是节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着实感人。
03、壮心·畅快
盛唐国力的强盛,使得开边进取成为了各个帝王都很喜欢的事情。所以盛唐之中,即便是文弱书生,也能够圆自己仗剑天涯的梦想,许多人也的确这样做了。壮心是唐诗中很大的一块主题。
第一节是文弱书生以梦为马的写照,选得是杨炯的《从*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或许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吧!
第二节选自著名边塞诗人李颀的《古从*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第三节写侠,选得是李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游走于自然和文明之间的侠客,*牵梦绕了多少人的心!
第四节是李白的《结袜子》,“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来自汉乐府的古怪题目,却有着不一样的主题内容,豪情背后是知遇感恩的壮心。
第五节同样是李白的诗作,是他的《夜泊牛渚怀古》,激荡的壮心呼唤自己的伯乐和知音,但往往只有“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
04、羁旅·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长久漂泊他乡,对自己的亲人和故乡就会特别思念,古人把这种漂泊无依的情感称作羁旅,在羁旅生涯中,他们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愁怀。
第一节选得是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除夕本是团圆的日子,但是诗人却只能独宿旅馆,那种滋味,可真不大好受,“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第二节是李白的《关山月》,征人与思妇,永远都是边塞和羁旅的主题,“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萧瑟的寒风,勾起无数游子的回忆。
第三节选得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羁旅之人,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时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第四节是所有人的乡愁,选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简单的语言,勾勒出无比感人的意象,一声笛曲,引起无数人的乡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05、田园·自在
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利益,就有甘于淡泊的隐士高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与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节是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这一首可以说是开端,“渡头余落日,墟里山孤烟”,多么美妙的图景。
第二节也是王维的作品,是《酬张少府》,晚年的王维,好静不好动,所以万事不关心,归隐山林之后,每天过着“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日子,恍如神仙一般。
第三节还是王维的诗《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么诗意的出行,让人羡慕不来。
第四节同样是王维,他的《秋夜独坐》中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佳句,美好中透着孤独。
第五节是禅意的王维,选得是他的《山中》,美好的田园生活,奏出了禅意的人生,“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06、聚散·悲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聚就有散,这似乎是人间的真理和无奈。人事有代谢,有些事情却永远重复上演,正如聚散,总是悲喜。
第一篇节选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洒脱的诗仙,连聚散都显得与众不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潇洒、飘逸。
第二节是李白的《将进酒》,还用说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干!干!干!
第三节是李白的《送友人》,一别之后,犹如万里孤蓬,因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处处都让人不舍。
第四节是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聚散离别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07、思慕·悸动
从“关关雎鸠”开始,爱情的名诗,就没有一首不令人感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中有欢乐,更有痛苦,有海誓山盟,也有生离死别,唐人笔下的爱情,更有着格外的亮点。
第一节、第二节都是“朦胧大佬”李商隐的《碧城三首·其一》,煎熬中诞生的情诗,正如煎熬中的恋人,“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又飒又有韵味。
第三节一变而为炽热,接着说李商隐的《碧城三首·其二》,爱情和婚姻,两者有何不同?“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第四节是《碧城三首·其三》,将一对恋人的彷徨,写得朦胧扑朔,味道浓厚,“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第五节作者同样是李商隐,选得是《无题四首·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给人留下无尽的唏嘘。
第六节是我最喜欢的诗歌之一,选得是李商隐的《无题四首·其二》,“春风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呵,说不尽的相思哟!
第七节是《无题四首·其三/其四》,由一往情深而变得疑云密布,到底发生了什么?“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第八节选了李商隐另外的两首《无题》诗,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假若所有的爱情都能心有灵犀,那世间不知要免掉多少悲情,又失掉了多少乐趣。
08、感时·惆怅
时间到底是什么?这个疑问今人不能解答,古人更不能解答,但是他们用自己诗意的视角,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第一首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似乎无人敢说不好,春、江、花、月、夜,融汇在一幅绝美的意境中,还不忘探讨时间的真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二首描绘了盛唐的繁荣,选得是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长安城的繁华,尽写在这首诗中,然而繁华逝去之后,留下的只有空洞。
第三节选得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它究竟在想什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令人嗟叹!
09、忧愤·率性
唐诗里的忧愤,小到个人的喜怒哀乐,大到国家的兴亡衰歇,处处皆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第一首选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行路之难,未必是真实的道路,也是人生的道路,行路的彷徨,被李白抒发的淋漓尽致,“欲渡*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也要相信!
第二首同样来自李白,是他的《行路难·其二》,“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金台”,人生路之难,尽在不言之中。
第三首仍然是李白的《行路难》,只不过其三,讲得是功成名就的那点事,“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同样很难。
第四首是秦韬玉的《贫女》,自己埋头做事,到头来功成名就的却是其他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当真是无奈之极了。
10、隐逸·闲适
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你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退隐山林?对深受老庄思想的传统文人而言,这并不难选择,因此就有了很多隐士和隐士的诗。
第一首选自太上隐者的《答人》,他为我们展现了真正的隐士应该如何去生活,“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第二节选自罗隐的《曲江春感》,这是隐士的宣言,也是退隐前向全世界的呐喊,“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第三篇节选自白居易的《中隐》,小隐于野、大隐于市,而白居易选择了另外的一条路,那便是中隐,他的中隐之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士人效仿者极多,这是绝对折中的办法,“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妙哉!
至此,十个主题,近五十篇文章、五十首诗歌全部完毕,我只是精选了每首诗中的名句,抛砖引玉,实际上每一篇的画卷,要更美、更精细,犹如工笔画一般。
结束语
有人或许会问,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读唐诗?读诗歌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实用主义者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毫无价值。
是的,不仅读唐诗,读一切诗歌,都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财富或者好运,而且唐诗宋词的门槛相对较高,没读过几年书的人,很难去欣赏,那为什么我们仍然有很多人热心唐诗宋词呢?
有学生问叶嘉莹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叶嘉莹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而熊逸先生认为,读诗可以带来一点可有可无的附加值,那就是对美的敏锐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但一个人能不能捕捉到这些美,能捕捉到什么程度,却是因人而异,而高级的美,往往会站在实用性的反面,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会更加巨大。
有人说,我晚上打个游戏、刷个抖音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一读诗歌,就会昏昏欲睡,实在感受不到什么美感,所以能否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的确如此,但我认为,不读诗歌的人绝不会看完这篇文章,也读不到我这段话,如此想来,也就没有必要多费唇舌,因为懂得人,早已心领神会,不懂的人,也实在没必要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