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一届科举,是古代最 [复制链接]

1#

宋仁宗时代,是我国文坛历史中最璀璨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先后诞生了很多文学史上的巨匠。之所以这一时期能够涌现如此多的文人墨客和当代大儒,与科举的推崇、印刷术的盛行和新*的施行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嘉佑二年(年),苏轼与苏洵两兄弟通过科举而入仕。不过你可知道,其实苏轼参加的那一届科举,是异常难考的一届。因为竞争力异常激烈,苏轼甚至被挤了下去,屈居第二。那么这一届的状元是谁呢?

提起章衡,可能大家都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他虽然考上了状元,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人纪念的功绩,他既没有写什么使人惊叹的文章,也未在*治上有什么作为。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碌碌无为的人,却被当代才子苏轼称为:“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章衡之所以没什么建树,是因为其性格太不适合做官。他正直且性格温和,不善于谋权。本来考中状元,应当有一番作为,但是在朝中,他直谏三司浪费银钱现象严重,结果被三司使报复,参了他一本,从此以后他便无缘朝堂,一直游离在地方。他没有李白的豪情壮志,无法用诗词歌赋抒写自己的意难平;他没有苏轼的浪漫,无法用文章表达自己的胸襟,他有的只是为百姓谋福祉的诚心。偶尔地,他只能和好友苏轼一起携手在杭州的苏堤上漫游。

除了章衡以外,这一年还有与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曾巩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追随他的恩师欧阳修改革文学,引领新古文运动的风尚。他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认为文章就是用来释明道理、表达自然之道的。不过现代平常人很少有了解过他的作品,是因为他主要写作范围在历史、议论之类的应用文上,其应用价值较高。

如果说,这次的科考是欧阳修借机改革的成果,那么除了文学大家外,实际上还有两位哲学大儒也名列其中。说起北宋的哲学发展,不得不提朱熹,他是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却并不是创立人。真正程朱理学的鼻祖、北宋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他们两位史称二程,都师从于周敦颐。而朱熹则是他们后世传人的弟子,因此是主要发扬二人思想的奠基人。

除了程朱理学,宋代的儒学流派还有很多分支,另外一个分支是“关学”。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同样是这次科举的进士,他幼年时十分好学,因范仲淹的激励与启发,开始踏上了儒学的研究之路。在朝廷期间,由于他和程家兄弟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流人物,因此被贬黜。被贬后,他一直致力于礼教的改革和发展,其思想曾得到吕大防认可,但仍旧因不符合主流而被打压。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文人,这次的科举还有很多人才被发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当时文学形式改革的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在宋初,社会上流行西昆体为主的文学形式。西昆体是以形式为主,追求辞藻华丽、音律和谐,而忽视其中的内涵和感情。这种文学体被当时以欧阳修为主的很多文学家所诟病。

除了欧阳修,韩愈、范仲淹等等也是反对西昆体的翘楚。宋太祖时期,以柳开为首的文人主张李杜风格的文学,反对奢华之风,这就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开端。直到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直接向朝廷提出改革建议,这一时期也成为人才涌动的高潮期。直到苏轼、王安石、*庭坚等的出现,最终确定了北宋文风,把务实、朴素的风格运用至极致。

因此,在了解了历史背景后,我们便可以得知宋仁宗时期人才涌现的根本原因。当然,这其中也有仁宗本人的肯定与支持。苏轼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宋仁宗对文人的维护,也是其能够包揽一大批能人义士的最大原因。不过,他重文轻武的风格也给后世埋下了隐患,导致北宋*事、防御能力受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