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一伟人这首写山的词,写得豪情万丈,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27/6359070.html

毛主席的诗词有着旁人远不能及的气魄,通读之下,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大好山河,都披上了一层多情又壮观的盔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主席的一首豪情万丈、气势如虹的词《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小令作于年到年间。在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但红*以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途中写下的。词中没有指哪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的山给主席的整体印象。

第一首极写山之高,“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其实就是大范围的转移,前有崇山峻岭,后有几路追兵,这就促使部队快速行进,所以当毛主席上到一高点回望时已经很高了,好像离天已经很近了。主席在这首小令里对山的巍峨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是单单从自己在马上的感觉来说。试想,由于山势的险峻,坐在马上的人不得不上体前倾来保持平衡,这时他无暇顾及身后,等上到山巅,才能宽松地饱览周围的景色。而这时可以发现,原来苍浪的青天也仿佛伸手可及。这种描写是非常准确生动的。 

第二首极写山之雄。“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这一句没有用典。山是静止不动的,最多是山上风大时,草木会随之摇摆,而由于主席本身是行动的,他观察的角度也是动态的,或许他还是骑在那匹大白马上。那么山在他的眼里就可以像是江海那样翻腾起波浪来,而他本身也在这种波涛当中。他觉得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在奔腾,在怒吼,在旋转,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于是他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伟岸的群山就好像千*万马厮杀正狠。 

第三首极写山之险。“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个人感觉写到这里,气势更大,意象更加悲壮。如果说第一首里的山是“离天三尺三”,还有“三尺三”的距离的话,那么这首词里的山更是好像枪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这是一幅难以描摹而又宛若眼前的画面,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很好地说明了主席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

主席在此用山的形象来更加象征红*形象,通过他的精巧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气概、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它们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山,写山峦姿态,山野情趣,翻山滋味,实际上是处处借山象征红*,通过咏山来歌颂红*。

三首小令虽然短小,但口语生动、描绘传神,无论言其高、言其雄、言其险,都有一股大气磅礴于其间。三首小令形成一个整体,主席写的是山,但是通过对山的描写,主席那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完全显露了出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