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懂了项羽,你会发现他不止是豪情万丈月 [复制链接]

1#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活跃于史书的人物不可计数,喜欢的更是大有人在,因为只要你用心去了解他们生平,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怀的楚汉之交的千古英雄-项羽。

幼年-祖父项燕自杀,楚国覆亡,身负家仇国恨

公元前年(楚王负刍五年),王翦、蒙武继续进攻,攻入楚都寿春,虏楚王负刍,楚国覆亡。

此时的项羽已近十岁,家国覆亡,祖父也已殉国,他作为一个亡国的贵族少年,仇恨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发芽。因为亲眼目睹了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国民,无数殉国的父辈,残忍嗜杀的秦*,昔日我楚国也是南国霸主,地方圆五千里,但如今物是人非,满目疮痍,原本优渥的生活从此不复,只能跟着叔叔流离失所,到吴中避难。

此情此景,幼小的心里里肯定别是一番滋味。

少年-天资聪敏,学业精进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项羽年少时的志向: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这个出生于楚国故地的少年因为背负了家仇国恨,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理想,认为学习兵法最终才能报得家仇国恨,确实也是如此,后来苦练兵法,加上勇力过人和叔父的耐心培养,成为那个时代耀眼的将星之一。在乌江自刎之前,他自己也说:“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青年-始皇帝游会稽,项羽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怒号

在统一中国后,始皇帝怕很多地方不服从自己的统治,于是经常巡视天下,监管臣民,有一年巡视到了项氏叔侄所居住的会稽。

天子驾到,很多人争相目睹盛大场面,下跪迎接,此时人群中一个少年发出了一句流传于史书的声音-彼可取而代也。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名人自带光环,名人子孙也是,有此等霸气,还是因为项羽祖上阔过,有着超乎常人的胆略的认知。

起兵后-破釜沉舟,三年亡秦

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王者之声后,并没有沉寂多久,他就跟着叔父招揽了吴中八千子弟兵,开始了反抗秦朝的生涯。最开始也是势如破竹,很快站稳了脚跟,当时很多起义*首领都认可他们前来投靠,后来的大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其中的一股势力。

同时迎立了楚国王裔熊心为后楚怀王,叔侄两也成为彼时楚国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但是很快事情就急转直下:叔父项梁在定陶之战中战死。自己毫无根基,后楚怀王开始反击,开始扶持宋义对抗项氏集团。

同时秦国也没有省心,乘胜进攻楚国的盟友-赵国。外有强大秦*,内有怀王宋义虎视眈眈。如果没有之后的破釜沉舟,不管是楚国兴亡,估计都是边缘人物了,名垂青史离他更是遥不可及。但天才就是天才,再配合宋义救赵途中,假借怀王的命令将其杀死,自己以一次将,统领楚*救援赵国,双方在巨鹿展开大战。在项羽的出色指挥下,打破釜灶,凿沉船只,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五万楚*大破四十万秦*,项羽也一战封神,成为顶级名将。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是《史记》中描写此战的神来之笔,寥寥几字记录了这场旷世大战。

而在破釜沉舟之后,秦朝有生力量大部分已被歼灭,项羽也成为亡秦第一人,为自己报了家仇国恨,这一年,他年仅二十七岁。

楚汉相争-彭城之战再创辉煌,三万楚*大破诸侯联*五十六万

而后来的历史,大多数人已经清楚了,亡秦后项羽开始了和刘邦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双方虽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项羽的胜率是远高于刘邦的,尤其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再创辉煌,率领三万骑兵,从齐地千里奔袭到楚国故都彭城,大败刘邦所带领的诸侯联*五十六万,之后很多诸侯再次投靠了项羽,但因为韩信的救援,项羽和刘邦开始长期拉锯在荥阳成皋一带。

垓下之战-成为霸王绝响

因为长期和刘邦拉锯,刘邦旗下名将韩信已经扫平诸侯,开始合围项羽,此时他直接率领的楚*还有十万,韩信刘邦数十万合围下,项羽还是有一定的胜率。

可惜这一战没有再如之前的巨鹿、彭城之战时那样逆转形式,因为韩信也是名将,对楚*采取了攻心之策,四面楚歌,一夜之间,吹散十万楚*,项羽也作垓下歌感叹穷途末路。

虽然突围到乌江,但终究还是没有渡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纵使父老乡亲怜我为王,跟随他的部下大部分已经战死,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就这样,一代英雄,终究自刎乌江。

拿到霸王手足的一个小兵,家族历经千年也发展成一个顶级门阀。而霸王所封的鲁地,为了感念这位他,拼死抵抗,拒不投降。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项羽有刚愎自用的一面,但是也有豪盖天地的时候,古来能称英雄者,项羽当排第一,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有志向,有才华,一己之力建立赫赫功业。

大多数人在时代浪潮中跌宕起伏,而项羽是历代学者所承认英雄造时势的典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