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主题的诗歌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千百年来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更是把这一主题发扬光大。直到盛唐时期才真正有了边塞诗的概念,也有了和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相一致的边塞豪情。
那里有最为雄壮的边塞风光,那里有最为豪迈的视死如归的气概,那里更有建功立业的狂热热情。但随着盛唐时代的帷幕落下,边塞诗也限于沉寂。后世的诗人们虽然也写了不少有关战场有关战争的古诗,这早已经没有了盛唐边塞诗中的豪情。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古诗就是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写于晚唐时期。此时距离盛唐时期已过去多年,诗歌当中全然没有了盛唐时期的豪情,而代之一种无限的悲情。尤其是这首古诗的最后14个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堪称是诗词当中的最强对比,冲击力之强,甚至有一种说不出的残忍。
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还是在咏叹将士们的视死如归踊跃向前。“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古往今来发生的战争大大小小非常的多,冷兵器时代的伤亡比今天要大得多。
所以这首古诗其实就是写的唐朝的*队对抗匈奴最终全*覆没。“不顾身”可以看得出他们的视死如归,但是战斗力却大大下降,以至于“五千貂锦丧胡尘”,化为河边白骨。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最后两句的果实其实更加残忍。在那个通讯极度不发达的时代,前方的战事如何,后方的家人并不可能随时都会得知消息。可怜的是这些无定河边堆成堆的白骨,还都是那些苦苦盼望丈夫归来的妻子们的梦中所思念的人。
古典诗词当中的思妇古诗有很多,抒情女主人公殷切盼望着丈夫有一日能够从远方归来和自己团圆。耗尽了所有的等待,耗尽了所有的青春年华。我们在那样的诗歌当中看到的只是诗意的描绘,而在这首古诗当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现实的残忍。
诗意的描绘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们的盼望是有希望的。但是在这首古诗当中反映的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在所有的妻子们送丈夫走向战场的时候,基本上就决定了两个人的离别是生死之别。
诗人虽然只有这一首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但是他却因此闻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