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8个月还没长牙,缺钙了吧?
你家宝宝夜里睡觉出汗多,缺钙了吧?
头发长得那么慢,缺钙了吧?
每次在小区遛弯总有不怕事的大妈,
给予“善意”的忠告~
这时,真的想回一句“你才缺钙!
你们全家都缺钙!!!”
你有没有经历过宝宝体检时,抬眼一瞅,什么都没检查呢,就说宝宝缺钙?
你有没有经历过让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然后检测出缺一堆东西,补一堆东西?
相反,还有一些宝宝确实贫血,但担心被忽悠,而不遵医嘱?
宝宝枕秃
小宝宝在月龄小的时候,长时间躺在床上,出汗,热,痒痒,宝宝不会用手抓,只能通过左右的蹭来舒服点,头部和枕头摩擦的地方就形成了明显的枕秃。(勤洗头,不要过早使用枕头,勤换床品)
宝宝夜里出汗多
睡不踏实,很常见,因为小宝宝本来睡眠就浅,而出汗多和宝宝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生理特点有关,随月龄增加会逐渐改善。而且还有可能你家宝宝出汗多,就单纯是因为你家有个“怕冷的奶奶/姥姥”,给宝宝铺、穿、盖,太多所致。
宝宝出牙晚
第一颗牙齿萌出时间多为生后满6个月,也可早在满四个月,也可晚在12个月,甚至有极少数正常的宝宝到18个月才出牙。一岁之内出第一颗牙都是正常的。出牙早晚与缺钙无关,多与遗传有关。如不放心,宝宝12个月后还没出牙,可以看靠谱牙医。
微量元素检测
早在年10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指出“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等。目前微量元素检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标准,也就是说查了也没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宝宝头发稀少
宝宝头发的多少、粗细、颜色和长得快与慢主要取决于遗传方面因素,和是否缺钙没啥关系。
关于补钙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宝宝的钙摄入量是,0-6个月龄:mg,7-12个月龄:mg,1-3岁:mg。
一般来说,母乳中含钙约为35mg/mL,配方奶约为50mg/mL,母乳吸收率比配方奶高。所以只要宝宝日常奶量喝够,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都能保证宝宝对钙的需求。
奶类及乳制品是最优质的钙的来源,不仅含量高,还有乳糖和VD来促进钙吸收。
关于补VD
维生素D,主要用于促进钙吸收,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大家常听说的佝偻病,不是缺钙引起的,而是缺乏这个维生素引起的。目前认为适宜每天摄入量是IU(也就是10ug)。
很多母婴店推荐你购买的,往往是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所含的维生素D的量往往不够推荐量。
关于补铁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显示,不同年龄儿童每日所需铁量为:0-6个月:每日需铁量0.3mg;6个月~-1岁:每日需铁量10mg;1-3岁:每日需铁量9mg,食物中铁主要来源为红肉类、动物肝脏、动物血。
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
6个月到6岁儿童,血红蛋白(Hb)低于g/L诊断为贫血,轻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在-90之间,主要常见的贫血人群为婴幼儿和孕妇;
当家长怀疑宝宝有缺铁的症状时,医院查血常规筛查,是否存在贫血。如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医生会指导口服铁剂治疗。有的家长可能认为食补好,但是食补比较慢,缺铁会造成宝宝不可逆的神经损伤,铁剂补充见效快,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缺铁导致的神经损害!
有家长对宝宝所需其他微量营养素有兴趣的可以查阅下表
有需要的家长可保存到手机
今日答疑汇总
Q:VD3有很多种,哪种更好呢?
A:VD3滴剂,优于维生素AD合剂;胶囊型滴剂每粒定量(IU),优于溶液型滴剂,方便家长给宝宝喂食。至于各种品牌,选OTC药品的,含量最好是推荐的IU/每粒的规格,如果你买到的vd是IU/每粒,也不用担心过量。因为维生素D每天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20ug,也就是IU.
Q:隔着玻璃晒太阳能合成维生素D吗?
A:皮肤仅能通过UVB的照射转化维生素D。而UVB绝大部分会被玻璃阻挡。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无助于皮肤转化维生素D的。想皮肤合成VD,还得去户外。
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受所在地区纬度,云层厚度,气候/天气,皮肤颜色深浅,皮肤暴露面积等影响。婴儿皮肤娇嫩,也不适合暴晒,应避开太阳直晒。
Q: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D?
A:大多数食物并不含有维生素D,少数天然食物含有极微量的维生素D.总体而言,一些海鱼(红鳟鱼、大马哈鱼)、蛋*、奶酪、牛肝等相对较多。还有部分强化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等。
Q:不知道宝宝缺不缺钙,检查什么项目才靠谱?
A:看宝宝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最重要的检查是这两项检查才是诊断的金标准。
健康的喂养充足的宝宝,只要补充够每日需求的维生素D,就不需要额外补钙。生活中常见的多汗呀、夜醒呀、枕秃呀、出牙晚呀,这些表现都不是缺钙的诊断标准。
Q:我不知道宝宝是不是缺钙,但邻居们都让我们给孩子补钙,我想知道就算不缺钙,多补点钙也没关系吧?
A:最好的钙的来源就是奶。过多额外补多余的钙是不可以的哦。因为过多的钙会干扰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还会引起宝宝便秘。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哦!
不要宝宝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怀疑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只要宝宝发育在正常范围,能吃能玩精神好,就不用担心。你还遇到过什么“善意”忠告?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