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二首,抒写自己被 [复制链接]

1#

人生而自由,但是人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常常会有各种压抑紧张,逼仄迫隘的感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心为形役,痛苦不堪,然而,人的向往自由的生命本性又必然驱使人们参破局蹄禁锢的现实感受,撑开精神世界,舒展心灵苦闷,张扬自由个性,展示生命意趣,最终呈现出一种愈挫弥坚,愈悲弥乐的人生豪情。宋诗中有许多揭示追求精神自由,挑战心灵痛苦的壮丽诗篇。下面挑选几首,对其中的生命豪情、精神张势稍加剖析。

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二首》抒写自己被贬遇赦的快意豪情。诗歌是这样写的:“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年,诗人被政敌诬陷,贬往黔州。年,遇赦东归,来到巴陵。诗中选取两个空间景象跨越时空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抗争宦海风云,超越生命苦痛的愉悦情怀。

一是六年前往黔州经三峡时的景象。翟塘峡、滟预堆是长江航行前往巴蜀的危险地带。滩险流急,暗礁如林,惊涛骇浪,雷霆万钧。船行至此如离弦之箭,似脱缰野马,稍差毫厘,便是粉身碎骨,葬身鱼腹。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盟塘险过百牢关。”

古代歌谣又说:“滟顽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顽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郦道元《水经注》描绘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时分,不见羲月。”

诗人用“生出”二字,表达出生命濒临绝境的非常体验,悲壮苍凉,沉重痛楚。细细品味,其悲有四:一是诗人时运不济而虎落平阳,发配边关而天荒地老,归思似箭而一筹莫展;二是巴蜀边关荒寒苦远,诗人有去无回,万死难生;三是诗人悲愤交加,两鬓如霜,时光荏苒,壮志未酬;四是江湖多难,险相环生,诗人绝处逢生,悲喜交集。

写一路风波,实乃暗示一生凶险;写空间的逼仄迫隘,实乃隐喻人生的挤压出局。另一景象是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感。六年后,诗人又穿过三峡,来到岳阳楼上。纵目远眺,只见湖面烟波浩渺,横无际涯;天宇水雾檬蒙,空阔无垠。

诗人神清气爽,卓然兀立,雄视千古,笑对长空。那些重峦叠峰、不见天日的旅途,那些惊心动魄、险相环生的风波,那些秋霜逼人、壮志未酬的苦恨,全都烟消云散,不见踪影!欣慰“一笑”是死里逃生的兴高采烈,是摆脱煎熬的自由开怀,是心灵舒展的纵情歌唱!

另一宋代大诗人范成大的有关巫峡的诗,用不同的诗句,表达了相同的感受。“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原无山。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右湖边。”

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描写山峡“山之多不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高且大如是”;然而过了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回首西望,则渺然不复一点;惟苍烟落日,云平无际,有登高怀远之叹而已。”

诗歌一二两句写舟行三峡的所见所感。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壁立干仞,其险无比!如此干峰万岭,“争高直指,负势竟上”;如此奇崛陡峭,似刀砍斧削,如鬼斧神工,置身其中,令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几乎难以置信人间还有什么坦途大道。

这两句是极言三峡之奇险。三四两句则抒写诗人居高临下,回望来路的无限感慨。翘首西望,只见水天相接,烟波浩渺,千峰万岭,渺然成点,苍烟落日,云平无际,几乎令人相信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千山万岭,而是万里平畴。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走过艰险,战胜困厄的轻松和喜悦。

一二两句与三四两句描山绘水,触物兴感,巧用对比,隐喻人生。大自然两种有机关联而又对照鲜明的空间景象,成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冷静观照,对世事多艰、世俗迫隘之苦的超越洞察。

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描山绘松,拟声摹态,借扑面而来的壮浪长江,涤荡迷乱哀乱的心灵郁闷,读来使人胸怀豁达,神思飞扬。“枕中云气干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

开头两句写诗人高卧僧舍枕中床前的心理幻觉。屋内充满水气,似云似雾,若隐若现;枕头云遮雾绕,又凉又湿,欲动欲静。诗人仿佛置身于千峰万仞之巅,放眼可见,伸手可及,如梦似幻,轻舞飞扬。床底,松涛阵阵,澎湃轰鸣,似万马奔腾,如长风出谷;似雷霆万钧,如江河怒吼,其声沉重,其势劲键,仿佛干沟万壑怒号不断,犹如千山万岭低首哀鸣。

两句诗文由近及远,由实及虚,夸张造语,幻想生情,充分渲染出诗人心中那云水雾气般的迷乱和深谷松鸣般的哀号。冷寂凄美,悲壮感人!诗歌后两句则破空而来,急转直下,设想新奇,气势雄浑,猛然接目,真有石破天惊之感。

推开窗户,纵目远眺,只见浩浩长江排山倒海,扑面而来!洪流滚滚,巨流滔天,其势壮观;骇浪如山,惊涛似雪,其色闪亮;虎吼雷鸣,地动山摇,其声劲健;惊龙腾空,银蛇起舞,其情奔放。如此雄奇壮阔的境界,如此活灵活现的气势,如此惊天动地的伟力,“开窗放入”心胸,怎能不令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呢?

这两句诗文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壮浪之景和激越豪迈之情,横扫前面诗文的抑郁凄惨之情和惆怅哀怨之感,高扬凌越众生、包容万相的自由大旗,涤荡俗念,净化心灵,滋养生命情趣,升华人生境界。实在应该为曾公亮也为自然造化叩头致谢才是。

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抒写万里行舟,快风顺水的大自由大自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溪始自由。”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

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

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

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构陷,其“愤藏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溪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溪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

综上所析,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

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歌德说,人是自然的儿子。我想说,人是自然的学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